頭部
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 首頁 > 走進連州 > 社會生活 > 醫(yī)療保健

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,“捂”對才養(yǎng)生


來源:連州市衛(wèi)生健康局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15 10:46:15 字體大?。? 瀏覽次數:-

  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,是一句家喻戶曉的民諺?!饵S帝內經·素問·骨空論》也說“風者,百病之始也”,春主風令,入春后皮膚腠理疏張,易為風邪所侵,因此應適當“春捂”。

 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,極易出現乍暖乍寒的情況,人體的陽氣開始趨向于表,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。一旦遇到“倒春寒”,人們常會覺得自己“不像秋天那么抗凍”,特別是老人、兒童、產婦、慢性病患者,容易因不適應而受寒,導致各類疾病的發(fā)生。

  圖片

  《壽親養(yǎng)老新書》中說“早春宜保暖,衣服宜漸減,不可頓減,使人受寒”。由于“春捂”是順應陽氣生長的養(yǎng)生需要,適應春季天氣變化的特點,所以也成了預防各種春季疾病保健良法。

  春捂有哪些保健作用?

  首先“春捂”能調節(jié)人體的恒定溫度。

  無論季節(jié)如何變化,人的體溫總是保持在37℃左右。人體這種保持恒定的溫度,一靠血管收縮和皮膚出汗來調節(jié),二靠增減衣服來維持。

  如果春季過早減掉衣服,就會破壞人體恒定溫度的調節(jié),影響身體健康。

  其次,“春捂”有益于抵御風寒。

  明代醫(yī)家汪綺石說“春防風,又防寒”。人體同自然界一樣,也是在春天開始復蘇,使處于“冬眠”的皮膚細胞活躍起來,毛孔張開。此時如果冷風襲來,人就可能感到非常寒冷,“春捂”正好可以抵御春季的寒氣。

  此外,“春捂”還有利于適應季節(jié)變化。

  初春時節(jié)經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南下,導致氣溫急劇下降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過早脫掉厚衣服,就很難適應這種冷暖變化,誘發(fā)疾病。

  春捂的部位

 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,寒多自下而生,因此我國古代養(yǎng)生家提出,春令衣著宜“下厚上薄”。

  《老老恒言》指出:“春凍未泮,下體寧過于暖,上體無妨略減,”認為“春捂”要捂下身,上身衣物可以略減,既養(yǎng)陽又收陰,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,可謂“天人相應”。這也與現代醫(yī)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(huán)較上部差,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一致。

  圖片

  還有不宜過早穿單鞋。俗話說,病從腳下起。現在很多年輕女孩,很早就開始穿單鞋,對身體非常不好。腳和小腿是人體三陰經和三陽經的總匯,小腿內側為肝、脾、腎三陰經,外側為膽、胃、膀胱三陽經,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,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,不宜過早穿單鞋。

  捂肚子

  主要是捂肚臍,肚臍又叫神闕穴,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,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、愛腹瀉的人,要特別注意肚臍部位的保暖。露臍裝還是暫時放在衣柜吧,現在還沒到它登場的時候。

  捂腳

  “寒從足下起”,四季的養(yǎng)生保健都應該注重足部保暖?!肚Ы鹨健分鲝埓簳r衣著宜“下厚上薄”,既養(yǎng)陽又收陰。《老老恒言》亦云:“春凍未泮,下體寧過于暖,上體無妨略減,所以養(yǎng)陽之生氣?!?/p>

  捂背

  中醫(yī)理論認為背部屬陽,而貫穿整個背部的督脈又被稱為“陽脈之?!薄:笱譃槟I之府,胃腸道不好的人,以及腎陽虛的人,千萬不要急著把低腰褲穿起來。腰細雖美,也不能露得太早。

  這些穴位也要捂

  除了別急著脫衣服外,捂好這幾個穴位也很重要。 

  1、神門穴

  神門穴位于腕橫紋上,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。

  圖片

  神門穴可以說是“春捂第一穴”。神門穴是心經的原穴,人的心臟主管全身的血脈,而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原動力所在的穴位,有強化各臟腑,特別是保護心腦血管的功能。

  除了避免該處受寒之外,按摩此穴位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大家隨時都可以用拇指指端點按神門穴,力量無需太大,也不必追求酸脹感。

  2、風池穴

  中國有句古話叫“神仙也怕腦后風”。這表明,人們在春天一定要把脖子,尤其是脖子后面捂住,所以春捂還要捂住風池穴。

  人體風池穴位于頸部,當枕骨之下,與風府穴相平,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。

  圖片

  “風池穴”也很容易被風邪侵襲,因此可以圍上圍巾多加保暖。

  3、神闕穴

  神闕穴即我們平時說的肚臍,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、愛腹瀉的人,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,可經常在肚臍熱敷。

  圖片

  4、腎俞穴

  春捂還要捂好“腎俞穴”,該穴位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寬處。

  圖片

  人體陽氣的根在腎,而腰為腎之府,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。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處的腎俞穴,可以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。

  5、陽輔穴

  “春捂”還要保護好小腿外側,有的人在天冷時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,可以熱敷位于小腿的外側,腳外踝關節(jié)上方四寸的陽輔穴。

  圖片

  如何科學進行春捂?

  把握時機

  醫(yī)療氣象學家發(fā)現,許多疾病的發(fā)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(xù)時間密切相關。如感冒、消化不良等,會在冷空氣到來之前捷足先登。因此,“春捂”的最佳時機應在氣象臺預報冷空氣到來之前的24~48小時內為宜。

  把握氣溫

  研究表明,15℃可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。也就是說,當氣溫持續(xù)在15℃以上且相對穩(wěn)定時,即可不加衣物,當晝夜溫差大于8℃時,就需要進行“春捂”。

  持續(xù)時間

  醫(yī)學家發(fā)現,春季氣溫回冷時要加衣御寒,即使此后氣溫回升,也要再捂7天左右,體弱者或高齡老人需捂14天以上,身體才能適應。

  春捂的飲食

  春捂的目的是顧護身體的陽氣,除了衣著方面,飲食的“春捂”也很重要。春季適宜進食一些辛溫升散的食品,如麥、棗、豉、韭、蔥、香菜等。生冷之物應少食,早春飲茶應飲用一些性質溫和的茶類,如紅茶和黑茶,以免損傷脾胃之陽氣。

  圖片

  春捂的加強版

  以上是順應天時而健康養(yǎng)生的“春捂”內容,對一些平素就手足冰冷,遇寒后易出現腹瀉、惡心、嘔吐、胃痛,甚至出現消化性潰瘍反復發(fā)作的人,還應有加強版的內容。

  穴位:平時可以對天樞、神闕、足三里等穴位進行艾灸或藥物貼敷。

  足?。?/strong>采用中藥足浴的方式,以促進人體陽氣的升發(fā)。

  體操:現在很流行的五禽戲和八段錦,也是在春季里使人體陽氣升發(fā)的絕佳方法。

  哪些人應該多捂捂?

  關節(jié)疾病患者

  臨床上,有許多關節(jié)疾病都和初春受寒有關。

  有的患者冬季總穿露肩裝,得了肩周炎。此外,膝關節(jié)疾病和頸椎病的諸多發(fā)病原因中,也都有保暖不當的影子。要注意保護好肩膀、膝蓋、腰椎、頸椎等全身重要關節(jié),不能讓風直接吹到這些地方。

  冠心病患者

  中醫(yī)認為“血遇寒則凝”,寒冷刺激會令血管收縮、痙攣,增加心臟負擔,容易成為誘發(fā)心血管疾病的元兇。前胸和后背是冠心病患者春捂的重點部位。

  圖片

  婦科疾病患者

  女性的很多疾病都可以歸結到氣血瘀滯上來。而影響氣血運行的,外界寒冷刺激是重要的一方面。痛經患者、平時手腳發(fā)涼的女性尤其要多加注意。

  體質偏寒的女性

  這些女性往往有脾胃虛寒的問題。因此,患有胃炎、胃潰瘍的女性此時要避免寒冷刺激導致疾病急性發(fā)作,出現腹痛等癥狀。

  哪類人不用太“春捂”

  “欲讓小兒安,需帶三分饑和寒”。對于部分小男孩或者青壯年來說,對春捂的需求可能不是很大。作為家長不要強行讓孩子多穿衣服。

  如果小兒整天處于過度保暖的狀態(tài),會導致其缺乏鍛煉的機會,影響身體耐受力的形成,反倒容易生病。

  總的來說,春捂的精髓即是根據天氣變化和自身素質適當“遞減衣物”,以保護初萌的陽氣。體感以自覺溫暖、不出汗為宜?!?/p>

(信息來源于:廣東中醫(yī)藥微信公眾號)

footer底部